时间: 2025-04-30 19:5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9:00
词汇“治干”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方言中的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语境下的组合词。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进行一些推测性的分析。
“治干”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治理干旱”或“治理干燥”,指的是采取措施来应对干旱或干燥的环境或情况。
在农业领域,“治干”可能指的是采取灌溉、节水农业技术等措施来应对干旱,保障农作物的生长。 在环境保护领域,“治干”可能指的是采取措施减少土地沙漠化、保护水资源等。
同义词:抗旱、节水、灌溉 反义词:治湿(如果存在的话,指的是治理潮湿或水患的措施)
由于“治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治理”和“干旱”或“干燥”两个词组合而成的。
在干旱频发的地区,“治干”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关系到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提到“治干”,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干旱地区的艰苦生活、农民的辛勤劳动以及政府和社会的应对措施。
由于“治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干旱地区生活或工作的人可能会经常接触到相关的措施和技术。
在创作中,可以将“治干”作为一个主题,探讨人类如何与自然环境抗争,以及科技如何帮助我们适应和改变环境。
结合干旱地区的图片或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治干”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或概念,如英语中的“drought management”或“water conservation”。
由于“治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对其的理解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领域。在学习语言时,了解特定领域的专业词汇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相关概念。
1.
【治】
(形声。从水,台声。①(chí)本义:水名。②引申义:治水;整治;修治)。
同引申义。
【引证】
郦道元《水经注》-昔禹治洪水。 、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民治渠。 、 《聊斋志异·小翠》-遂治别院,使夫妇成礼。 、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组词】
治酒、 治步、 治任、 治行、 治缮、 治茸
2.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