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8:20
“泰阿倒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泰阿剑倒持”,其中“泰阿”指的是古代名剑“泰阿剑”,“倒持”则是指倒着拿或倒着使用。这个成语比喻掌握权力的人不善于运用权力,反而可能因此招致危险或失败。
在文学作品中,“泰阿倒持”常用来形容那些拥有巨大权力但不知如何正确使用的人,导致自身陷入困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被直接使用,但它的含义可以通过其他表达方式传达。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权力运用不当的后果。
同义词:
反义词:
“泰阿倒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故事,具体出处不详,但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警示人们正确使用权力。
在传统文化中,权力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权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权力运用的深刻理解和警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警示和反思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权力过大而失去自我控制的人。它提醒人们在拥有权力时要谨慎行事,避免因权力而导致的负面后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掌握重要职位的人,他们因为不懂得如何合理使用手中的权力,最终导致团队或组织的失败。这种情况下,“泰阿倒持”这个成语就能很好地描述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权力如泰阿,倒持易自伤,明智掌舵者,方能远航。”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手持一把剑,但剑尖指向自己,这形象地表达了“泰阿倒持”的含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些警示性的音乐,如紧张的弦乐,来增强这种警示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wielding a sword in a wrong wa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相似,都是指不正确或危险地使用权力。
“泰阿倒持”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权力运用不当的后果,提醒我们在拥有权力时要谨慎和明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警示。
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1.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2. 【阿】
3.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4.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