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9:46
斗争性: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一种强烈的对抗、竞争或冲突的性质。它通常用来描述个体或集体在面对困难、挑战或对立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文学中,“斗争性”可能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面对封建礼教的束缚时所展现出的斗争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某人在工作或生活中的坚持不懈。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斗争性”可能指代社会**或政治斗争中的对抗性质。
同义词:坚韧、顽强、不屈、抗争、对抗性 反义词:顺从、妥协、软弱、退缩、屈服
“斗争性”一词源于汉语,其中“斗争”指的是对抗或竞争,“性”表示性质或特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军事或政治斗争,扩展到个人品格和社会**的描述。
在**文化中,“斗争性”常常与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相联系,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不屈不挠和积极进取。在西方文化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与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相联系。
“斗争性”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强烈的积极情感,它让我联想到勇气、坚持和胜利。这种情感反应鼓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和决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中遇到过许多挑战。在这些时刻,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保持斗争性,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一些成就。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斗争性”:
在风暴的中心,我看见斗争性
如烈火中的凤凰,不屈不挠
每一次跌倒,都是新的飞翔
斗争性,是我灵魂的翅膀
视觉上,“斗争性”可能让我联想到战士在战场上的英勇姿态,或者是**员在比赛中的拼搏。听觉上,这个词可能让我想到激昂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它传达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英语中,“斗争性”可以对应为“tenacity”或“combativeness”,它们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着相似的含义,但也可能因为文化差异而有不同的使用情境和情感色彩。
通过对“斗争性”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种对抗和竞争的性质,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和决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斗争性”将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思想和情感。
1.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
2.
【争】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引证】
《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 《荀子·臣道》-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 、 《荀子·子道》-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组词】
争子、 争友、 争臣、 争引、 争弟
3.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