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8:17
“尊肃”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尊”和“肃”。其中,“尊”通常表示尊敬、尊重,而“肃”则表示严肃、庄重。结合起来,“尊肃”意味着以尊敬和庄重的态度对待某人或某事。
在文学作品中,“尊肃”常用于描述对长辈、权威人士或重要场合的尊敬态度。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学术界,“尊肃”可能用于强调对规则、传统或知识的尊重。
“尊”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酒器,后引申为尊敬。“肃”字最早见于金文,原意为恭敬,后引申为严肃。两个字的结合,体现了对某人或某事的尊敬和严肃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尊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观念,强调对长辈、权威和传统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这种观念仍然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尊肃”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正式的场合、尊敬的行为和内心的敬畏。它提醒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应保持适当的礼仪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参加长辈的葬礼时感受到尊肃的氛围,每个人都以极其尊敬和严肃的态度参与仪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尊肃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尊肃”:
晨曦初露,尊肃的空气中,
古老的钟声回荡在寂静的校园。
学子们步履轻盈,心中怀揣着对知识的尊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寺庙或庄严会议的画面,人们面带严肃,举止庄重。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庄重的音乐或肃穆的钟声。
在英语中,“尊肃”可以对应为“solemn respect”或“reverential solemnity”,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某人或某事的尊敬和严肃态度。
“尊肃”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它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尊肃”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社交礼仪。
1.
【尊】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双手捧着尊,从酉,从収(gǒng)。小篆从酋,从収。或作寸。本义:酒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罇。-尊,酒器也。 、 《周礼·大宗伯》。司农注:“献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辩六尊之名物。 、 《礼记·明堂位》-尊用牺象山罍。 、 《仪礼·士冠礼》-侧尊。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
【组词】
携尊、 尊觯、 尊爵、 尊彝、 尊中弩
2.
【肃】
(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训文》-肃,持事振敬也。 、 《左传·文公十八年》-忠肃共懿。 、 《诗·大雅·思齐》-肃肃在庙。 、 《国语·楚语》-又能齐肃衷正。 、 《国语·周语》-宽肃宣惠。 、 《汉书·五行志》-貌之不恭,是谓不肃。 、 《后汉书·邓皇后传》-入掖庭为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
【组词】
肃敬、 肃迓、 肃奉、 肃括、 肃修、 肃如、 肃服、 肃然、 肃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