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5:52
卡宾枪(Carbine)是一种轻型、短管的步枪,通常设计用于近距离作战或作为骑兵武器。它的枪管比标准步枪短,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和快速射击。卡宾枪的射程和威力通常略低于标准步枪,但它在机动性和便携性方面具有优势。
卡宾枪一词源自法语“carabine”,最初指的是一种用于骑兵的短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短管步枪,成为军事和民用领域的一个通用术语。
在军事文化中,卡宾枪象征着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在现代社会,卡宾枪也被用于执法和射击**,体现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多功能性。
卡宾枪通常与军事行动、警察执法和射击**相关联,给人以力量、速度和精准的印象。它也可能唤起对历史战争和英雄主义的联想。
在个人经历中,卡宾枪可能与军事训练、警察工作或射击爱好相关。例如,一个退伍军人可能会回忆起在战场上的卡宾枪使用经历。
在诗歌中,卡宾枪可以被用作象征力量和速度的意象:
“如风般疾驰,卡宾枪在手, 弹道划破夜空,精准如命运之线。”
卡宾枪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军绿色、金属光泽和紧凑的设计。听觉联想则是射击时的清脆响声和回响。
在不同语言中,卡宾枪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和用途是相似的。例如,在德语中,卡宾枪被称为“Karabiner”。
卡宾枪作为一种轻型、短管的步枪,在军事、执法和射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体现了机动性和快速反应的特点,是现代武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卡宾枪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1. 【卡】
2.
【宾】
(形声。从贝,冥(mián)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貝者,宾礼必有贽。-賓,所敬也。 、 《礼记·乡饮酒义》-宾者,接人以义者也。 、 《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谋宾介。 、 《周礼·司仪》-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 、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待如宾。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众宾团坐。
3.
【枪】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引证】
《说文》。按,歫人之械也。-枪,歫也。 、 《苍颉篇》-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 、 《通俗文》-剡木伤盗曰枪。 、 《国语·齐语》。注:“桩也。”-挟其枪刈耨刈。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铁骑突出刀枪鸣。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枪刺应元。
【组词】
红缨枪;枪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