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5:04
亦作"襞笺"; 折纸作书。语出《南史.陈纪下.后主》"﹝后主﹞常使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等十人预宴,号曰'狎客'。先令八妇人襞采笺,制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
1.
【襞】
折叠衣裙。
【引证】
《汉书·扬雄传》。注:“叠衣也。”-固不如襞而幽之离房。 、 张衡《思玄赋》-美襞积以酷烈兮。 、 王充《论衡·商虫》-衣襞不县有虫。
【组词】
襞方(端午节风俗用五色丝缠纸帛折成菱角方片,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为四方黄居中央)缀于胸前,以示妇人养蚕之功、 襞幅
2.
【笺】
(形声。从竹,戋(jiān)声。本义:注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笺,表识书也。…字亦作牋。 、 《广雅》-笺,书也。 、 孔颖达《毛诗正义》-郑子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记识其事,故称为“笺”。
【组词】
笺释、 笺疏、 笺训
注释的文字。
【引证】
韩愈《施先生墓铭》-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组词】
;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