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0:06
凶徒 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凶恶的犯罪分子,通常指那些犯有严重罪行的人,如杀人、抢劫等。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强调了行为人的危险性和犯罪性质。
在文学作品中,“凶徒”常被用来描绘反面角色,增强故事的紧张气氛。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行为恶劣、不可信任的人。在法律和犯罪学专业领域,“凶徒”可能特指那些犯有严重暴力罪行的个体。
“凶徒”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凶”指不吉利或恶,“徒”指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在指代犯罪分子上。
在**文化中,“凶徒”常常与正义和法律的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的使用往往伴随着对犯罪行为的谴责和对法律正义的呼唤。
提到“凶徒”,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危险、恐惧和不安。这个词激发的是负面情感,提醒人们警惕和防范潜在的威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凶徒”这个词,但在新闻报道或讨论犯罪**时,这个词会被频繁提及,用以描述那些犯有严重罪行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将“凶徒”作为隐喻,用来形容那些内心充满恶意和破坏欲的人,如:
他的心中住着一个凶徒, 在夜深人静时悄然苏醒, 用冷酷的目光审视世界, 寻找下一个牺牲品。
视觉上,“凶徒”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阴影和隐藏的危险。听觉上,这个词的发音可能让人感到沉重和不安,与紧张的音乐背景相得益彰。
在英语中,“凶徒”可以对应为“villain”或“criminal”,但“villain”更多指文学或戏剧中的反面角色,而“criminal”则是一个更中性的法律术语。
“凶徒”这个词在语言中承载了丰富的负面含义,是描述犯罪分子的常用词汇。了解其定义、用法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同时也提醒我们在表达时要考虑到词汇的情感色彩和社会影响。
1.
【凶】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 、 《尔雅》-凶,咎也。 、 《易·系辞》-吉凶者,言乎其得也。 、 《书·洪范》-一曰凶短折。 、 《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日月告凶。 、 《楚辞·卜居》-“此孰吉孰凶?”
【组词】
凶兆、 凶宿、 吉凶未卜;凶星
2.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