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2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20:30
春试:在**古代,春试通常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即在春季举行的考试。这种考试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考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笔试和面试来展示他们的学识和才能。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春试常常被用来象征着士人的奋斗和梦想,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对春试有着复杂的情感。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春试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提到,通常是指向古代科举制度的回忆或比喻现代的考试。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或教育学领域,春试是一个研究古代教育和选拔制度的重要话题。
同义词:科举、乡试、会试 反义词:无,因为春试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术语,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春试一词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该制度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春试是科举考试的一部分,考生通过春试可以进入更高级别的考试,最终有机会成为官员。
春试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选拔官员的途径,也是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通过春试,平民百姓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因此它在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春试让人联想到古代士人的勤奋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竞争和压力。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复杂的,既有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在现代生活中,春试的概念可以用来比喻任何重要的考试或评估,比如高考、职业资格考试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在诗歌中,春试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生的考验和挑战:
春风又绿江南岸,
士子苦读为春试。
一朝金榜题名时,
不负韶华不负心。
春试可以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书院、笔墨纸砚,以及士子们苦读的场景。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书院的画作;听觉上,可以是一段古筝或古琴的音乐,营造出古代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选拔制度也有,如英国的公学和牛津剑桥的入学考试,但它们与春试在形式和历史上都有所不同。
春试作为一个历史词汇,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的教育和选拔制度,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春试的背景和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同时也能够在比喻和象征的层面上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2.
【试】
(形声。从言,式声。本义:用;任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试,用也。 、 《虞书》-明试以功。 、 《书·盘庚》-今予将试以汝迁。 、 《诗·小雅·采芑》-师干之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 、 《论语》-吾不试。 、 《诗·小雅·大东》-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 《礼记·乐记》-兵革不试,五刑不用。
【组词】
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