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9:41
应对: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采取措施来处理或解决问题。它通常涉及到对某种情况或挑战做出反应,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
在不同的语境中,“应对”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应对”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用法和含义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应对常常与智慧和策略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个体或集体在面对挑战时的能力和智慧。
“应对”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自信的。它让我联想到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常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例如,在一次重要的项目中,我必须迅速应对客户的需求变化,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应对”:
在风暴的中心,我应对自如,
每一道闪电,都是我智慧的火花。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人站在暴风雨中,冷静地应对着每一个挑战,这种场景可以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应对”可以对应为“cope with”或“deal with”,虽然这些词汇在细微的语境和情感色彩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表达了处理问题的基本概念。
通过对“应对”这个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性和重要性。这个词不仅在语言表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也在我的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