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0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09:55
词汇“[注说]”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注说”可以理解为“注释说明”或“解释说明”的意思。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我们将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注说”可以理解为对某事物进行详细的解释或说明,通常用于书面语中,尤其是在学术论文、教科书或技术文档中,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注说”可能出现在脚注或尾注中,用以解释特定的文化背景、历史**或作者的隐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解释”、“说明”等词汇。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医学等,可能会使用“注说”来对专业术语或复杂概念进行解释。
同义词:解释、说明、阐述、注释 反义词:模糊、含糊、不解
由于“注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注”(注释)和“说”(说明)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强调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在学术和专业领域,详细的注说有助于知识的传播和理解,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中,注说可以帮助不同背景的人理解复杂的信息。
对于学*者来说,“注说”可能带来一种安心感,因为它提供了额外的信息帮助理解。对于作者来说,它可能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在编写技术文档时,我经常使用“注说”来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步骤或概念。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注说”来比喻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生活如书,我以注说, 细述每页的悲喜与奥秘。”
在视觉上,“注说”可能让人联想到书页上的脚注或尾注,那些小字体的文字,提供了额外的信息。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老师或专家在解释复杂概念时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注说”的词汇,但都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解释和说明的概念。
“注说”是一个强调详细解释和说明的词汇,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见,但在学术和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对于理解和学至关重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注说”有助于提高我的沟通效率和准确性。
1.
【注】
(形声。从水,主声。本义:灌入,注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灌也。 、 左思《吴都赋》-振盪注流。 、 《诗·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 、 《世说新语·言语》-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而泽下注。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大雨如注。 、 《东观汉记》-暴雨下如注,水潦成流。 、 沈括《梦溪笔谈》-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
【组词】
把酒注到瓶里;注溉、 注萤、 注集、 注溜
2.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