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7:38
忘恩负义。
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负义难容恕,真堪恶。
我不想背上~的罪名。
1.
【辜】
(形声。从辛,古声。“辛”,是受刑的意思。本义:罪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辜本非常重罪,引申之凡有罪者皆曰辜。”-辜,罪也。 、 《诗·小雅·正月》-民之无辜。 、 《诗·小雅·十月之交》-无罪无辜。 、 《公羊传·宣公六年》-天乎无辜。 、 《庄子·则阳》-至齐,见辜人焉。 、 《韩非子·说疑》-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所谓明也。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组词】
死有余辜;无辜
2.
【恩】
(形声。从心,因声。本义:恩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恩,惠也。 、 《礼记·丧服四制》-恩者,仁也。 、 《韩非子·用人》-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
3.
【负】
(会意。从人,从贝。本义:恃,即依恃,凭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 、 《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 汉·贾谊《治安策》-其异姓负彊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守自负年德,易之。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