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2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26:13
太阴历:太阴历是一种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为基础的历法,也称为阴历或农历。它以月亮的相位变化周期(即朔望月,约29.5天)为单位来计算时间,一年通常由12个或13个朔望月组成,因此一年的长度大约为354或355天。
“太阴”一词源自古代哲学,指代月亮,与“太阳”相对。太阴历在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阴历逐渐演变成多种形式,包括**的农历、伊斯兰历等。
在*文化中,太阴历与许多传统节日和俗紧密相关,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不仅体现了农耕文化的特点,也承载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
太阴历常常让人联想到传统、家庭和团聚。在春节等节日,人们会感受到浓厚的亲情和乡愁,这种情感与太阴历紧密相连。
在个人生活中,太阴历常用于庆祝传统节日和纪念重要日子。例如,许多人的生日是按照太阴历来庆祝的,这使得每年的阳历日期都不固定。
在诗歌中,太阴历可以用来营造一种古典和传统的氛围:
月圆之夜,太阴历的指引下,
家家户户点亮灯笼,共庆中秋。
太阴历让人联想到满月、灯笼和传统音乐。在视觉上,满月的景象和节日的装饰可以唤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记忆;在听觉上,传统音乐如古筝、二胡的旋律可以增强这种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太阴历的应用和意义各不相同。例如,伊斯兰历也是一种太阴历,用于确定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如和节。
太阴历不仅是一种历法,更是文化传承和情感联结的载体。通过对太阴历的学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节日的意义,增强文化认同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太阴历的词汇和用法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传达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情感和信息。
1.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2.
【阴】
(会意。从阜(fù),从侌,侌(yīn)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很阴暗。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陰,誾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 、 《易·中孚》。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鸣鹤在阴。 、 《周书·王会》-壜上张赤挛阴羽。 、 《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 、 《周礼·大司乐》-阴竹之管。 、 《周礼·柞氏》-令剥阴木而水之。 、 《列子·汤问》-达于汉阴(汉水南岸)。 、 唐·李朝威《柳毅传》-洞庭之阴。 、 清·姚鼐《登泰山记》-阴谷皆入济。 、 清·姚鼐《登泰山记》-其阴,济水东流。(阴:泰山的北面。)
【组词】
阴山背后、 阴木、 阴竹、 阴滨、 阴麓、 阴坡
3.
【历】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历,过也。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 、 清·姚鼐《登泰山记》-历齐河。 、 《三国志·诸葛亮传》-已历三世。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不历农亩之劳。 、 清·张廷玉《明史》-历两京左右通政。
【组词】
身历、 历时、 历劫、 历岁、 历载、 历远、 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