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5:01
恶口(あっこう)是一个日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恶言”或“恶语”,指的是用粗鲁、侮辱性或伤害性的言语来攻击或诋毁他人。这种言语通常带有恶意,目的是伤害对方的感情或尊严。
在文学作品中,恶口可能被用来描绘角色的负面性格特征,或者作为情节冲突的催化剂。在口语中,恶口可能出现在争吵或冲突的场景中。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恶口可能被研究为一种社交行为或沟通障碍。
恶口一词源自日语的“恶”(あく,意为恶、坏)和“口”(こう,意为口、言语)。在古代日语中,恶口可能更多地指代不正当的言论或行为,而现代日语中则更侧重于言语的负面性和伤害性。
在日本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尊重的社会规范使得恶口被视为不礼貌和不恰当的行为。在职场或社交场合,避免恶口是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
恶口往往让人联想到冲突、不愉快和负面情绪。它可能引发听者的愤怒、悲伤或防御反应,影响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和信任度。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恶口时,我通常会选择冷静应对,避免直接冲突,并尝试理解对方的动机和情绪状态。
在诗歌中,恶口可以被用来象征人性的阴暗面或社会的矛盾:
恶口の影、
人の心を覆う。
言葉の刃、
傷を負わせる。
恶口可能让人联想到尖锐的噪音或刺眼的颜色,如红色或黑色,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可以增强恶口的负面印象。
在英语中,恶口可以对应词汇如“insult”或“slander”,在不同文化中,对恶口的敏感度和应对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恶口作为一个词汇,揭示了言语的力量和影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恶口的含义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并促进更健康的人际关系。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