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3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39:41
掩蔽(Masking)的字面意思是用某种物体或手段遮盖、隐藏或保护另一物体或信息。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物理上的遮盖,也可以指信息上的隐藏或保护。
掩蔽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物理上的遮盖行为。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扩展到信息和情感的隐藏。
在某些文化中,掩蔽可能与隐私和尊重有关。例如,在某些**仪式中,参与者可能会用面纱掩蔽自己的脸,以表达对神圣的敬畏。
掩蔽可能引起神秘、保护或隐藏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感到好奇或不安,因为它暗示了未知或不可见的事物。
在个人经历中,掩蔽可能与保护隐私或隐藏情感有关。例如,在公共场合,人们可能会用口罩掩蔽自己的面部,以保护自己免受疾病侵害。
在诗歌中,掩蔽可以用来创造神秘感:
夜幕掩蔽了星辰, 神秘的光芒在黑暗中闪烁。
掩蔽可能让人联想到雾中的景象,或是在黑暗中听到的模糊声音,这些都增加了神秘和未知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掩蔽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遮盖和隐藏——是普遍的。例如,英语中的“mask”和“cover”都可以用来描述掩蔽的行为。
掩蔽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隐藏、保护和神秘的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掩蔽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增加了语言的深度和复杂性。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蔽】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蔽蔽小草也。 、 《广雅》-蔽,障也,隐也。 、 《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蒲蔽。 、 《管子》。注:“所以捍车马。”-乘马其蔽五。 、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 、 《老子》-故能蔽不新成。 、 楚·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 、 《史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阴翳蔽日。
【组词】
隐蔽、 屏蔽;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