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6:49
掩蔽部:这个词通常用于军事领域,指的是一种用于保护士兵和军事设备免受敌方攻击的地下或半地下结构。它可以是战壕、碉堡或地下室等形式,旨在提供掩护和防御。
在军事专业领域,“掩蔽部”是一个常用词汇,用于描述各种防御工事。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描绘战争场景或强调战争的残酷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军事历史或战争策略时。
同义词:防御工事、碉堡、战壕、避难所 反义词:暴露、无掩护、开放区域
“掩蔽部”一词源于军事术语,其字面意思是“提供掩护的部位”。随着战争技术的发展,掩蔽部的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演变,从简单的战壕到复杂的地下设施。
在军事文化中,掩蔽部象征着生存和防御。它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暴力和死亡时寻求保护的本能。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与战争的残酷性和士兵的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
提到“掩蔽部”,我联想到的是战争的阴暗面和士兵的艰辛。这个词带有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让人想到战争中的恐惧和不确定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历史课程中学习过关于掩蔽部的知识,这让我对战争的实际影响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掩蔽部的阴影下,士兵们的心跳与炮火同步,每一次呼吸都是对生存的祈祷。”
想象一下,在黑白的纪录片中,士兵们在掩蔽部中躲避炮火,背景是沉重的爆炸声和士兵们的低语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bunker”或德语中的“Schutzraum”,都有类似的概念,但具体的使用和文化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掩蔽部”这个词在军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物理上的防御结构,也象征着人类在面对危险时的本能反应。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相关主题。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蔽】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蔽蔽小草也。 、 《广雅》-蔽,障也,隐也。 、 《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蒲蔽。 、 《管子》。注:“所以捍车马。”-乘马其蔽五。 、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 、 《老子》-故能蔽不新成。 、 楚·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 、 《史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阴翳蔽日。
【组词】
隐蔽、 屏蔽;蔽天
3.
【部】
(形声。从邑,(fǒu)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部,天水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