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6:47
咍笑(hāi xiào)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高兴或觉得某事有趣而发出的笑声。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轻松、愉快的笑声,有时也带有自嘲或嘲笑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咍笑常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幽默感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朋友间的轻松互动或对某事的共同嘲笑。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心理学或社会学研究中的群体行为时,可能会提及。
同义词:
反义词:
咍笑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发音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咍笑常用来描述人们在欢乐场合中的笑声。
在**文化中,笑声通常被视为积极的社会互动的一部分。咍笑作为一种轻松的笑声,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困难的乐观应对。
咍笑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它让人联想到欢乐、友谊和轻松的氛围。这种笑声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咍笑可以用来形容与朋友聚会时的欢乐场景,或是对生活中小插曲的轻松应对。例如,在一次朋友聚会中,大家分享了各自的趣事,房间里充满了咍笑声。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咍笑来描绘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场景:
春风拂面,柳絮轻飘,
公园里,孩子们咍笑。
阳光下,笑声如歌,
生活的美好,在此刻绽放。
咍笑可以联想到一群人在阳光下的公园里欢笑的场景,或是家庭聚会中温馨的笑声。这种声音和画面通常是温暖和愉悦的。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huckle”或“guffaw”,但这些词更多地指向笑声的类型,而不是笑声背后的情感状态。
咍笑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声音,还传递了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状态。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生活中的欢乐和轻松时刻。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捕捉和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1.
【咍】
(形声。从口,台声。本义:饥笑,嗤笑)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休为贫士叹,任受众人咍。
欢笑。
【引证】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欢咍温噱。
【组词】
咍口、 咍咍、 咍噱
2.
【笑】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笑,喜也。 、 《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 、 《易·萃》-一握为笑。 、 《诗·卫风·氓》-载笑载言。 、 、 《列子·汤问》-两小儿笑曰。 、 《论语·宪问》-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 《聊斋志异·狼三则》-止增笑耳。 、 《列子·汤问》-笑而止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笑而不顾。
【组词】
笑唏唏、 笑咍咍、 笑浪、 笑面夜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