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2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27:01
殊遇:这个词由“殊”和“遇”两个字组成。“殊”意为特别、不同寻常,“遇”意为遭遇、经历。因此,“殊遇”指的是特别的待遇或经历,通常指非同寻常的、特别的对待或遭遇。
在文学中,“殊遇”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物得到了特别的关注或待遇,可能是因为其特殊性或重要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交流中会偶尔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个群体或个体在特定历史时期或社会环境中的特殊经历。
同义词:特别待遇、特殊照顾、优待 反义词:普通待遇、一般对待、冷遇
“殊遇”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古籍中就有“殊遇”一词的出现,用以描述君主对臣子的特别待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其核心意义——特别的待遇或经历——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殊遇”常常与尊贵、荣誉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描述历史人物或时。它反映了社会对特殊贡献或地位的认可和尊重。
“殊遇”这个词给人一种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与好的、值得称赞的经历相关联。它让人联想到被特别看重和尊重的感觉。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某人在工作或学*中得到了“殊遇”,这通常意味着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种经历可以极大地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和动力。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殊遇”来描述自然界中某一景物的独特之美,如:“晨曦中的露珠,得天独厚的殊遇,闪烁着生命的光辉。”
视觉上,“殊遇”可能让人联想到金色的光芒或珍贵的宝石,象征着独特和珍贵。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重的音乐或赞美的言语。
在英语中,“殊遇”可以对应为“special treatment”或“preferential treatment”,但其使用和文化内涵可能与中文中的“殊遇”有所不同。
“殊遇”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特别的待遇或经历,还承载了社会对特殊贡献的尊重和认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殊遇”可以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
1.
【殊】
(形声。从攴(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殊,死也。 、 《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 《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2.
【遇】
(形声。从辵(chuò),禺(yù)声。本义:相逢,不期而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遇,逢也。 、 《易·暌》。崔注:“遇者,不期而会。”-遇主于巷。 、 《书·序》-乃遇汝鸠汝方。 、 《礼记·曲礼》-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 、 《论语》-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 《公羊传》-夏,公及宋公遇于清;遇者何?不期也。
【组词】
遇庭、 遇人不淑、 遇缺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