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0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06:29
词汇“恻念”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风的词汇。以下是对“恻念”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恻念”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指的是深切的思念或忧虑。其中,“恻”字通常与悲伤、同情相关,如“恻隐之心”;“念”字则常指思念、考虑。
由于“恻念”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中可能不常见,但在古风文学或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可能出现,用以表达深沉的思念或忧虑之情。
“恻念”的词源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恻”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痛也”,而“念”字则有“思也”之意。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达深切思念或忧虑的词汇。
在古代文学中,表达对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深切思念时,可能会使用“恻念”这样的词汇。它体现了古人对于情感表达的细腻和深沉。
“恻念”一词给人以深沉、忧郁的情感反应,联想至深切的思念和内心的痛楚。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恻念”较为生僻,可能不常用于日常交流,但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表达深沉情感时,可以考虑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恻念如潮,忆君天涯,泪湿青衫。”
结合古风音乐和月夜的画面,可以更好地体现“恻念”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营造出一种深沉思念的氛围。
由于“恻念”是一个中文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英文中的“deep longing”或“profound sorrow”。
“恻念”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汉语表达情感的细腻和丰富。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恻】
(形声。从心,则声。本义:悲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恻,痛也。 、 《广雅》-恻,悲也。 、 《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 《汉书·淮南宪王钦传》-朕恻焉不忍闻。 、 《汉书·鲍宣传》-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
【组词】
凄恻、 恻痛
2.
【念】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念,常思也。 、 《诗·大雅·文王》-天念尔祖。 、 《诗·邶风·谷风》-不念昔者。 、 《论语》-不念旧恶。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史记·陈涉世家》-念鬼。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母劳家里。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念蒙君实。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
【组词】
念诵、 念恤、 念旧、 念思、 念想、 念一、 念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