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1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18:26
词汇“守牧”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守牧”字面意思是指守护和管理牧场或牲畜。在古代,守牧可能指的是负责看守和管理牧场、牲畜的人,如牧羊人或牧场管理者。
在文学作品中,“守牧”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片土地或家园的忠诚守护,如“他如同一位守牧者,守护着这片古老的森林。”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下,可能会被提及。
“守牧”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守”意为守护、看守,“牧”意为牧场或牲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历史文献中仍可见其踪迹。
在古代社会,守牧者的角色非常重要,他们不仅是牲畜的看护者,也是自然环境的守护者。在某些文化中,守牧者可能被赋予神圣的职责,象征着对土地和家园的忠诚与守护。
提到“守牧”,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的牧场、忠诚的守护者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宁静、忠诚和责任感的情感反应。
在现代生活中,“守牧”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如环保活动或自然保护项目中,可能会提及类似的概念,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守护和责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片绿意盎然的牧场上,守牧者如诗如画,守护着每一缕晨曦与晚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宁静的牧场,牧羊人在夕阳下守护着羊群;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柔的牧歌,传达出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职责和角色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如在西方文化中,牧羊人(shepherd)也是一个常见的词汇,象征着守护和引导。
“守牧”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强调了对自然和家园的守护与责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牧】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同本义。
【引证】
《周礼·牧人》-掌牧六牲。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谁扞牧圉。 、 《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周宣王之牧正。 、 《诗·小雅·无羊》-牧人乃梦。 、 《尔雅》-郊外谓之牧。 、 《汉书·李广苏建传》-使牧羝。 、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郴州荛牧儿。 、
【组词】
牧所、 牧苑、 牧子、 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