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0:31
守犬:字面意思是指看守或保护某个地方的狗,通常是指那些被训练来保卫家园、财产或特定区域的犬类。
守犬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守”(看守、保护)和“犬”(狗)组成。在古代,狗就被用来看家护院,因此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许多文化中,狗被视为忠诚的象征。在**文化中,狗也常被赋予吉祥、忠诚的寓意。守犬在社会背景中常与安全、保护联系在一起。
守犬让人联想到忠诚、勇敢和责任感。它们的存在给人一种安全感,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言的陪伴。
在我的家乡,有一只守犬名叫“大黄”,它从小就被训练来看家。每当有陌生人接近,它总是第一个发出警告。它的存在让整个社区都感到安心。
在诗歌中,守犬可以被描绘为夜晚的守护者:
月光下,守犬的影子拉长,
它在寂静的街道上巡逻,
忠诚的心跳,守护着每一个梦。
守犬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只警觉的狗,站在门口或院子里,耳朵竖起,眼神锐利。听觉联想可能是它低沉的吠声,或是它在夜晚巡逻时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guard dog”与“守犬”相对应,都指用于保护和看守的狗。在不同的文化中,狗的角色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守犬的核心含义——保护和忠诚——是普遍的。
守犬这个词不仅代表了狗的一种功能——看守和保护,也承载了人们对忠诚、安全和责任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犬】
(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引证】
《说文》-犬,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 《礼记·曲礼》。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礼记·月令》-食麻与犬。 、 《洪范五行传》-时则有犬祸。 、 《聊斋志异·狼三则》-犬坐于前。
【组词】
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 犬马、 犬人、 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