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5:42
“作痛”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身体某部位感到疼痛或不适。它通常用来描述由于疾病、伤害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疼痛感。
“作痛”由“作”和“痛”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作”有发生、产生的意思,“痛”则指疼痛。随着语言的发展,“作痛”逐渐固定为一个描述身体疼痛的词汇。
在中华文化中,疼痛常常被视为身体不适或疾病的信号,因此“作痛”在描述健康问题时非常常见。它也反映了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作痛”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因为它关联到身体的不适和痛苦。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疾病、伤害或老年等问题。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一次因为长时间的不正确坐姿导致腰部作痛,这让我意识到了保持正确姿势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旧伤作痛,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淹没了孤寂的心灵。”
视觉上,“作痛”可能让人联想到皱眉、捂着疼痛部位的动作。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痛苦的呻吟声。
在英语中,“作痛”可以对应为“pain”或“ache”,它们在描述身体疼痛时具有相似的含义。
“作痛”是一个描述身体疼痛的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身体感受,并在语言交流中更加丰富和精确。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痛】
(形声。从疒,甬声。疒(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痛,病也。 、 《易·说卦》-坎为耳痛。 、 《韩非子·喻老》-桓侯体痛。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身体痛。 、 、
【组词】
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 痛疾、 痛脚、 痛煞、 痛痹、 痛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