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2:05
火线:
火线一词最初来源于电力工程术语,指电路中带电的导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军事和日常生活中的紧急或关键状态。
在军事文化中,火线象征着危险和勇敢,是士兵们英勇作战的地方。在现代社会,火线也常用来形容任何紧急或关键的情况。
火线一词常带有一种紧张和紧迫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危险和挑战。它激发人们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次电路故障,需要切断火线来确保安全。这次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火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诗歌: 火线上的战士, 勇敢无畏, 面对炮火, 守护家园。
视觉:火线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硝烟弥漫的景象,士兵们奋勇作战。 听觉:火线也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枪炮声和士兵们的呐喊声。
在英语中,火线可以对应为“live wire”(电力术语)或“front line”(军事术语)。不同文化中,火线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紧急和关键的状态。
火线一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从电力工程到军事战斗,再到日常生活中的紧急情况。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术语,也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象征意义的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火线这一词汇,能够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线】
(形声。从糸(mì),戔(jiān)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线,缕也。 、 《公羊传·僖公四年》-中国不绝如线。 、 《红楼梦》-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
【组词】
线儿提的、 毛线;丝线;缝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