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0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07:45
“楔进”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将楔子(一种尖头工具)插入某物中,以固定或分离物体。基本含义是用力插入或嵌入某物,常用于比喻意义,表示强行介入或插入某个情境或事物中。
在文学作品中,“楔进”常用于描述人物或**强行介入某个场景,打破原有的平衡或秩序。在口语中,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突然或强行加入一个群体或活动。在专业领域,如建筑或机械工程中,“楔进”可能指实际的物理操作,如使用楔子固定结构。
同义词“插入”和“介入”在语义上与“楔进”相似,但“插入”更侧重于物理或逻辑上的放入,而“介入”则更多指干预或参与。反义词“拔出”和“撤出”则表示从某处移除或退出。
“楔进”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实际的物理操作,如使用楔子固定或分离物体。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于比喻意义,表示强行介入或插入。
在某些文化中,“楔进”可能带有负面含义,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受欢迎的介入或干扰。然而,在其他情境下,这个词也可以表示积极的介入,如在危机时刻的及时干预。
“楔进”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突然的、有力的介入,有时可能带来不安或紧张感。在积极的情况下,它也可以表示及时的帮助或干预。
在日常生活中,“楔进”可以用来描述某人突然加入一个对话或活动,或者某个**突然改变了一个局面。例如,在一次会议中,一个新观点的提出可能会被形容为“楔进”了讨论。
在诗歌中,可以将“楔进”用于描述时间的流逝或记忆的突然涌现:
岁月如楔,悄然楔进心间, 记忆的碎片,在梦中重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楔子被用力打入木头中,发出沉闷的声响,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强化了“楔进”的力量感和介入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dge in”或“force in”,都表示强行插入或介入。不同语言和文化中,这种强行介入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
“楔进”这个词在汉语中既有实际的物理意义,也有丰富的比喻意义。它在描述强行介入或插入的情境时非常有用,能够传达出力量感和突然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楔进”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精确性。
1.
【楔】
(形声。从木,契(qì)声。本义:楔子,上粗下锐的小木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楔,櫼也。 、 《礼记·檀弓》-复楔齿缀足。 、 《淮南子》-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
【组词】
木楔,竹楔
2.
【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进,登也。 、 《易·说卦》-巽为进退。 、 《诗·大雅·桑葇》-进退维谷。 、 《周礼·大司马》-徒衔枚而进。 、 《礼记·表记》-君子三揖而进。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进则引之,退则策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进兵击秦军。 、 《资治通鉴》-以次俱进。 、 、 明·魏禧《大铁椎传》-贼环而进。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猱进鸷击。
【组词】
迈进、 奋进、 进不来出不去、 进旅退旅、 进退中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