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0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03:47
“征辟”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指的是君主或政府为了选拔官员而进行的征召和选拔。字面意思是通过征召的方式来选拔人才。
在文学作品中,“征辟”常用于描述古代朝廷选拔官员的场景,如《史记》中就有关于汉武帝征辟贤才的记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但在历史学、政治学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征召”和“选拔”在意义上与“征辟”相近,但“征召”更侧重于召集的动作,而“选拔”则侧重于挑选的过程。反义词“罢免”和“解职”则表示解除官员职务的动作。
“征辟”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周礼》等古代文献。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描述古代官制和选拔制度时仍被使用。
在**古代社会,征辟是君主选拔官员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君主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国家治理的需求。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的运作和国家的稳定。
“征辟”一词带有一种庄重和权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古代朝廷的威严和选拔人才的严肃性。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
在历史学*中,我经常遇到“征辟”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官制和选拔制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征辟贤才聚朝堂,治国安邦显英豪。”
想象一幅古代朝廷征辟贤才的画面,官员们身着华服,庄严肃穆地进行选拔仪式,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笛子的悠扬旋律。
在西方历史中,类似的选拔制度如罗马帝国的“元老院”选拔官员,虽然形式不同,但目的相似,都是为了选拔和任用人才。
“征辟”这个词汇虽然现代使用较少,但它对于理解古代*的官制和选拔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的文化和历史。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辟】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辟,开也。 、 《虞书》-辟四门。 、 《易·系辞传》-辟户为之乾。 、 《聊斋志异·促织》-唇吻翕辟。 、 唐·李朝威《柳毅传》-语毕而宫门辟。
【组词】
辟阖、 辟翕、 辟门、 辟面、 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