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0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06:06
词汇“[厉音]”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存在,这可能是一个打字错误或者是某个特定方言、行业术语中的词汇。由于无法确定其确切来源和含义,我将基于假设进行分析。
假设“[厉音]”是一个描述声音特征的词汇,它可能指的是一种尖锐、刺耳或强烈的声音。
由于“[厉音]”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某些文化中,尖锐的声音可能被视为不祥或不吉利的象征。
“厉音”可能引起人们的紧张、不安或恐惧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说话声音尖锐,可能会用“厉音”来形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厉音划破寂静,如同利刃切割黑暗。”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尖锐声音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引起的情感反应可能相似。
由于“[厉音]”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对其的理解和应用需要基于假设。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准确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厉音]”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那么在其专业领域内的准确理解和应用将更为关键。
1.
【厉】
(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
【引证】
、 《诗·大雅》。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