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9:48
“先从隗始”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从隗开始”,其中“隗”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小国或地名。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从最基本、最简单或最不重要的地方开始做起,强调逐步积累和基础的重要性。
“先从隗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后来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强调基础和逐步积累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积跬步以至千里”,这个成语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人重视基础和逐步发展的文化特点。
这个成语给人以踏实、稳重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耐心和坚持的重要性。
在个人学*或工作中,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先从隗始,不要急于求成,这样才能稳步前进,最终达到目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先从隗始,点滴积累,终成江海。”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田间劳作,从播种开始,一步步耕耘,最终收获丰硕的果实。这样的画面让人联想到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强调同样的逐步积累和基础的重要性。
“先从隗始”这个成语强调了基础和逐步积累的重要性,无论在学*、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原则。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踏实和耐心地面对挑战,逐步实现目标。
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1.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2.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3.
【隗】
高峻的样子。
【引证】
《玉篇》-隗,高也。
古国名 。地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
【引证】
《公羊传》-楚人灭隗。
4.
【始】
(形声。从女,台声。本义:开头,开始)。
同本义。与“终”相对。
【引证】
《说文》。朱曰:“裁衣之始为初,草木之始为才,人身之始为首为元,筑墙之始为基,开户之始为戽,子孙之始为祖,形生之始为胎。”-始,女之初也。 、 《老子》。注:“始者,道本也。”-无名天地之始。 、 《易·恒》。虞注:“乾为始。”-始求深也。 、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 、 《礼记·昏义》。注:“犹根也。”-礼始于冠。 、 《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 方苞《狱中杂记》-始缢即气绝。 、 蔡元培《图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
【组词】
始卒、 始室、 始基、 自始至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