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8:42
“楼殿”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楼”和“殿”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高大、宏伟的建筑,通常用于指代宫殿、庙宇或其他庄严的建筑物。在古代,楼殿常用于皇宫、贵族府邸或重要的**场所,象征着权力、尊贵和神圣。
同义词中,“宫殿”和“府邸”更强调建筑的宏伟和居住者的尊贵,“庙宇”则特指**场所,“殿堂”则更侧重于庄严的场所。反义词则体现了与楼殿相对的简朴和低下的居住环境。
“楼”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两层或以上的建筑,“殿”字则源于古代的“堂”,指高大、庄严的房屋。随着时间的推移,“楼殿”逐渐成为指代宏伟建筑的专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楼殿不仅是建筑的象征,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古代帝王和贵族的居住地常被称为楼殿,这些建筑不仅是居住场所,也是政治和活动的中心。
楼殿一词常带有一种庄严、宏伟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辉煌和尊贵。它也可能引发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思,以及对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在参观故宫时,我深深被那些宏伟的楼殿所震撼,它们不仅是建筑的杰作,也是中华文明的见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楼殿”:
在古老的楼殿中,
时光静静流淌,
每一块砖,每一片瓦,
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楼殿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宏伟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绚丽的彩绘。听觉联想可能是古代宫廷音乐的悠扬旋律,或是历史故事中的回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alace”或“castle”,它们同样指代宏伟的居住建筑,但在建筑风格和文化意义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楼殿”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它不仅是建筑的象征,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对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楼】
(形声。从木,娄声。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楼,重屋也。 、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组词】
教室楼;办公楼;科技楼;楼额、 楼观、 楼外楼、 楼角、 楼舍
2.
【殿】
(形声。本义:击声)。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引证】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战国策·魏策》-苍鹰搏击于殿上。 、 杜牧《阿房宫赋》-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 《聊斋志异》-中绘殿阁,类兰若(佛寺)。 、 《汉书·黄霸传》-有举孝子者先上殿。 、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浮屠北有佛殿一所。
【组词】
宫殿、 殿陛、 殿直、 殿使、 殿脚人、 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