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4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42:12
涎皮涎脸(xián pí xián liǎ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流着口水,脸上带着贪婪的表情”。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厚颜无耻、不知羞耻的样子,尤其是在追求某种利益或满足某种欲望时表现出的无耻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涎皮涎脸常用来描绘那些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物形象,如贪婪的商人、无耻的政客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那些在社交场合中过分热情或过于直接表达欲望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些行为模式或人格特征。
同义词:厚颜无耻、不知羞耻、贪得无厌 反义词:知耻而后勇、谦虚谨慎、廉洁自律
涎皮涎脸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形象的描述方式在古代文学中已有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行为和态度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知耻”和“廉耻”,因此涎皮涎脸**这样的词汇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顾道德和他人感受的行为。
涎皮涎脸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负面情感,如厌恶和反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这种联想可能会影响人们对这些人的看法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那些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感受的人,我可能会用涎皮涎脸来形容他们的行为,以此表达我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涎皮涎脸逐利忙, 不知廉耻心何藏? 世间百态皆看透, 唯有清风拂面凉。
涎皮涎脸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某些电影或电视剧中那些贪婪无耻的角色,他们的表情和行为可能会在视觉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那些描述这类人物的对话或旁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reedy and shameless”,但在表达上没有涎皮涎脸这样形象和生动。
涎皮涎脸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工具,它能够形象地描述那些不顾道德和他人感受的行为。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情感和态度。
一个大嘴的黑人走过来,向姚长庚涎皮涎脸伸着手说:‘淡贝!淡贝!’
1.
【涎】
(形声。从水,延声。本义:唾沫,口水)。
同本义。
【引证】
《三苍》-涎,小儿唾也。 、 郭璞《江赋》-喷浪飞唌(涎)。 、 柳宗元《三戒》-群犬垂涎。
【组词】
口角流涎;垂涎三尺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
3.
【涎】
(形声。从水,延声。本义:唾沫,口水)。
同本义。
【引证】
《三苍》-涎,小儿唾也。 、 郭璞《江赋》-喷浪飞唌(涎)。 、 柳宗元《三戒》-群犬垂涎。
【组词】
口角流涎;垂涎三尺
4.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