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4:26
厕身 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字面意思是指置身于某个地方或环境中。基本含义是指参与或存在于某个领域或场合中,通常带有一定的谦逊或自谦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厕身 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谦虚地参与某个高雅或重要的活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显得过于文雅和陈旧。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偶尔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某人在某个时期的参与或存在。
同义词中,“参与”和“加入”更为常用和现代,而“厕身”则带有更多的文雅和谦逊色彩。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厕身”相反的动作或状态。
厕身 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厕”字在古代有参与、置身之意。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更为简洁和直接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谦逊是一种美德,厕身** 这个词汇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它常用于表达个人在参与重要或高雅活动时的谦逊态度。
厕身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文雅、谦逊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或学者在参与重要活动时的谦逊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需要使用 厕身 这个词汇的场合,因为它显得过于文雅和陈旧。但在某些正式的写作或演讲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增添文雅气息。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 厕身 来表达一种谦逊而高雅的情感:
我以一颗谦逊的心, 厕身于这繁华的世界, 静静观察,默默学*。
厕身 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形象,可以结合古代文人的画像或古风音乐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 厕身 的词汇,但可以用 "to be humbly present" 或 "to participate modestly" 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厕身 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谦逊美德。在特定的文学或正式场合中,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添文雅和谦逊的氛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厕】 ——如“茅厕”(máosi):厕所(用于口语)。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