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2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22:53
“卖主求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为了追求个人的荣誉或利益而背叛自己的主人或组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或集体利益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那些背叛忠诚、追求私利的人物形象,如历史小说、政治讽刺作品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不忠诚或自私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政治等,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那些为了个人晋升或利益而背叛团队或公司的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背叛程度和动机不同,而反义词则强调的是忠诚和牺牲精神。
“卖主求荣”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使用频率和强调的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信义被视为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因此,“卖主求荣”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往往带有强烈的负面评价,被用来批评那些违背这些准则的行为。
这个成语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背叛、自私和不忠诚。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能会引起听众的共鸣,尤其是对那些经历过背叛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一些类似“卖主求荣”的行为,比如在职场中有人为了个人利益而出卖同事或公司。这些经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可以将“卖主求荣”融入到对背叛行为的描绘中,如:
昔日同袍今何在,
卖主求荣心已改。
荣华富贵梦一场,
忠魂义魄永难回。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背叛场景的画作,如一个人背对着他的同伴,手中拿着象征荣誉的奖杯。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些描述背叛和忠诚的音乐作品,如某些古典音乐中的背叛主题。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turncoat”或“traitor”,虽然具体含义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背叛和自私的概念。
通过对“卖主求荣”这个成语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以及它在文化和道德评价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我们理解和评价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参考。
得势则聚若蝇蚊,失势则散若鸟兽,甚至卖主求荣者颇多。
这位黄先生我看枉为人师!劝学生~,他当的什么老师?
1.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2.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3.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4.
【荣】
(形声。从木,荧省声。本义:梧桐。又金文字形,象两支如火把相互照耀的花朵或穗头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荣,桐木也。 、 《尔雅》。注:“即梧桐。”-荣,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