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5:2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5:24:26
“所居”这个词汇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一个人或事物所在的地方,即居住的地方。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所居住的地方”。
在文学作品中,“所居”常常用来描述人物的生活环境,营造氛围,如“他的所居简朴而温馨”。在口语中,可能会简化为“住的地方”。在专业领域,如房地产或城市规划,可能会更具体地描述住宅的类型或位置。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语气的不同。例如,“住所”较为正式,“居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住宅”更偏向于专业术语。
“所居”由“所”和“居”两个字组成。“所”在古汉语中常有“地方”的意思,“居”则是“居住”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所居”逐渐固定为一个词,用来指代居住的地方。
在**传统文化中,“所居”不仅仅是物理空间,还承载了家的概念和情感寄托。如“安居乐业”中的“安居”即指有一个稳定的居住环境。
“所居”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温馨、安全、归属感。它不仅是身体的栖息地,也是心灵的港湾。
个人经历中,“所居”可能与童年记忆、家庭故事或个人成长紧密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回忆起童年时的所居,那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回忆。
在诗歌中,“所居”可以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如:
月光洒满我的所居,
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往昔。
视觉上,“所居”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灯光、舒适的家具和家人的笑脸。听觉上,可能是家人的笑声、电视的声音或是窗外鸟儿的鸣叫。
在英语中,“所居”可以对应为“residence”或“dwelling”,但在日常口语中更常用“home”或“place of residence”。
“所居”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是描述居住地点的词汇,也是连接个人与家庭、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所居”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表达对家的情感和理解。
1.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2.
【居】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同本义 同: 踞
【引证】
《说文》-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 《史记》-不宜居见长者。 、 《左传》-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