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2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26:19
词汇“寓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寓”通常指居住或寄居,“人”指人类。因此,“寓人”可能指的是居住在某处的人或寄居者。然而,由于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我们可能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分析。
“寓人”的字面意思是指居住在某处的人,尤其是指那些暂时或长期寄居在他人住所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寓人”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在故事中的居住状态,尤其是在描述流浪者、旅行者或暂时居住者的情境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寄居者”、“租客”或“住户”等词汇。在专业领域,如房地产或城市规划,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特定类型的居住者。
由于“寓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寓”和“人”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描述居住状态的人。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寓人”可能用来强调居住者的临时性或不稳定性,尤其是在描述那些没有固定住所的人时。
“寓人”可能给人一种漂泊、不稳定的感觉,联想到那些需要寻找临时住所的人,可能带有一定的同情或理解。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曾经有过租房或寄居的经历,可能会对这个词汇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将“寓人”用来描述一个流浪者的内心世界,如:
在城市的角落,我是一个寓人,
心灵的流浪者,寻找着家的温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人站在一个陌生的街道上,背景是模糊的建筑物,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寻找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寓人”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居住状态的人。
“寓人”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描述居住状态的特定视角。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情境。
1.
【寓】
(形声。从宀,禺(yù)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寄居,寄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寓,寄也。 、 《国琼·周语》-国无寄寓。 、 《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 、 《孟子》-无寓人于我室。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径造袁所寓。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寓逆旅主人。 、 宋·文天祥《后序》-围所寓舍。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同寓数十人。
【组词】
寄寓、 寓士、 寓泊、 寓食、 寓客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