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7:29
墓庐: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墓地中的小屋”,通常指的是为死者建造的墓地上的小建筑,用以安置墓碑、供奉物品或作为守墓人的临时住所。在现代汉语中,“墓庐”更多地被用来指代墓地本身,尤其是那些经过精心设计和维护的墓地。
“墓庐”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墓地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从具体的墓地小屋扩展到泛指墓地。
在**文化中,墓庐常常与尊重祖先、缅怀先人的传统观念相联系。它不仅是安葬之地,也是家族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墓庐”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庄重、肃穆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死亡、哀思和回忆。它也可能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墓庐可能与家族的传统*俗、个人的哀悼经历或对逝去亲人的怀念相关。
在诗歌中,可以将“墓庐”作为意象,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墓庐静立山间,松风轻拂碑文, 岁月无声,唯余思念长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墓庐,四周环绕着苍松翠柏,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觉。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风吹过松树的沙沙声,或是远处传来的钟声。
在不同文化中,对墓地的称呼和理解各不相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墓地可能更多地被称为“cemetery”或“graveyard”,而在东方文化中,墓地则可能被称为“墓园”或“墓庐”。
“墓庐”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是墓地的代称,也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汉语的文化底蕴。
1.
【墓】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引证】
《说文》-墓,丘也。 、 《广雅》-墓,冢也。 、 《论衡·讥日》-墓,土也。 、 《周礼·墓大夫》注-冢茔之地。 、 《礼记·曲礼》-适墓不登垄。 、 《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古也墓而不坟。 、 《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 《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 、 张溥《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组词】
墓庐、 墓隧、 墓堂、 墓庭
2.
【庐】
(形声。从广(yǎn),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 、 《广雅》-庐,舍也。 、 《汉书·食货志》。注:“田中屋也。”-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 《左传·襄公三十年》-庐井有伍。 、 《诗·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场有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