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1:4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1:43:07
词汇“斩犯”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来源于古代法律术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斩犯”字面意思是指被判处斩刑的犯人。在古代,斩刑是一种死刑执行方式,即用刀斩首。因此,“斩犯”指的是那些被判定有罪并被判处斩首的犯人。
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提到“斩犯”这个词,用以描述那些被处以极刑的犯人。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法律史的特定语境中。
“斩犯”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斩”指的是斩首的动作,“犯”指的是犯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社会已经废除了斩刑,因此这个词在日常语言中已经不再使用。
在古代**,死刑是一种常见的刑罚形式,而斩刑是其中一种较为残酷的执行方式。这个词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刑罚文化。
提到“斩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残酷刑罚和死亡的恐惧,带来一种沉重和不安的情感反应。
由于“斩犯”是一个较为古老且不常用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到这个词。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斩犯”这个词来营造古代的氛围和情境。
结合古代刑场的图片或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斩犯”这个词所代表的历史背景和情感色彩。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死刑执行方式也有对应的词汇,如西方的“beheading”(斩首),但这些词汇并不特指被判处这种刑罚的犯人。
“斩犯”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法律和刑罚的历史,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法律制度有一定的价值。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
1.
【斩】
(会意。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斧子,可用于杀人。本义:古代死刑的一种。斩首或腰斩;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斩,截也。 、 《尔雅·释诂》-斩,杀也。 、 《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 、 《释名·释丧制》-斫头曰斩,斩要曰要斩。 、 《周礼·秋官·掌戮》。注:“斩以斧钺,若今之要斩;杀以刀刃,若今之弃市。”-掌斩杀贼谍而膊之。 、 《墨子·备城门》-不从令者斩。 、 《史记·陈涉世家》-法皆斩。 、 、 、 《世说新语·自新》-杀虎斩蛟。
【组词】
斩使、 斩棺戮尸、 斩立决、 斩馘、 问斩、 斩首
2.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