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4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49:30
戾心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内心的叛逆、不满或反抗的情绪。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对某种权威、规则或现状持有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戾心”常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面对压迫或不公时的心理反应。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会或政治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类似的心理状态。
同义词:叛逆心、反抗心、不满心 反义词:顺从心、服从心、接受心
同义词在表达上可能更加具体,如“叛逆心”更强调对权威的直接挑战,而“戾心”则可能包含更广泛的负面情绪。反义词则代表了完全相反的心理状态。
“戾心”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来描述人的内心状态,这一用法一直延续至今。
在传统文化中,“戾心”往往与不和谐、冲突相关联,有时被视为负面情绪。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可能与青年人的反叛精神、社会或政治异议联系在一起。
“戾心”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冲突和不安。在表达上,它可能影响我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对教育制度持有戾心的学生,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戾心”:
在沉默的教室里,戾心悄然生长,
每一页书本,都是反抗的战场。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想到一幅描绘黑暗、压抑氛围的画面,其中的人物表情严肃,似乎在内心深处酝酿着某种反抗。在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一些节奏强烈、充满张力的摇滚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ebellious spirit”或“dissatisfaction”,它们在表达上可能更加直接,而“戾心”则带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戾心”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人类心理状态中的独特作用。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加深了我对社会心理现象的理解。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恰当地使用这个词,以准确传达我的思想和情感。
1.
【戾】
(会意。从犬,从户。犬从关着的门中挤出,必曲其身。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戾,曲也。从犬,出户下身曲戾也。 、 《吕氏春秋》-饮必小咽,端直无戾。
【组词】
戾契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