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5:50
“新闻五要素”是指构成一则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通常包括:何时(When)、何地(Where)、谁(Who)、做了什么(What)、为什么(Why)。这五个要素是新闻报道的核心,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新闻学和传媒领域,“新闻五要素”是基础概念,用于指导记者如何撰写新闻稿件。在口语和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它的概念隐含在新闻报道的结构中。
“新闻五要素”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新闻学,由新闻教育家卡尔·伯恩斯坦提出。随着新闻业的发展,这个概念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全球的新闻教育中。
在****和信息透明的社会背景下,“新闻五要素”确保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是新闻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词汇通常与客观、准确和中立的情感相关联,它提醒我们在接收和传播信息时要保持批判性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写作新闻稿还是分享信息,我都会自觉地考虑这五个要素,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为何如此,新闻五要素,编织真相的网。”
想象一个新闻编辑室,记者们忙碌地记录着何时、何地、谁、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些信息通过打字机的声音和闪烁的屏幕传递出来。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相似,都强调时间、地点、人物、**和原因的重要性。
“新闻五要素”是新闻学的基石,它不仅指导新闻写作,也影响着公众对信息的理解和判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应用这些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帮助我构建清晰、准确的信息框架。
1.
【新】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引证】
《说文》-新,取木也。 、 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
2.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
3.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4.
【要】
要点,纲要。
【引证】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 《商君书》-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
【组词】
纪要、 扼要、 要谛、 要窍、 要归、 要本、 要端、 要令、 要义、 要机
计数的簿书。
【引证】
《周礼》。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较其功。”-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
【组词】
要会
5.
【素】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mì)。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素,白致缯也。 、 《礼记·杂记》-纯以素。 、 《礼记·檀弓》-素服哭于库门之外。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 《战国策·魏策》-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组词】
素幭、 素服缟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