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5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59:40
权衡轻重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衡量事物的轻重缓急,判断哪个更重要,哪个次要。基本含义是指在做出决策或处理问题时,需要仔细考虑各个因素的重要性,以便做出最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在文学作品中,权衡轻重 常用于描述人物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深思熟虑。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组来表达在日常生活中做决策时的考虑过程。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经济学中,这个词组用于描述决策过程中的优先级排序。
同义词中,“斟酌”强调细致的思考,“衡量”侧重于比较和测量,“考虑”和“评估”则更通用,涵盖了全面的思考过程。反义词则强调缺乏深思熟虑的行为。
权衡轻重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度量衡文化,最初用于物理上的称重,后来引申为对事物重要性的判断。在语言中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其应用范围的扩大,从物理测量到抽象的决策过程。
在文化中,权衡轻重** 体现了中庸之道和审慎的决策态度。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组常用于强调在复杂社会关系和多变环境中做出明智选择的重要性。
权衡轻重 给人以稳重、深思熟虑的印象,联想到决策时的严肃和认真。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人们在表达时选择更为谨慎和周到的措辞。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选择职业道路时权衡轻重,最终选择了既能满足经济需求又能实现个人兴趣的工作。
在诗歌中,可以将“权衡轻重”融入描述人生选择的诗句中,如:“在人生的天平上,权衡轻重,每一刻都是新的选择。”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古老的秤,两边挂着不同的物品,象征着权衡的过程。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沉思时的安静和深沉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ighing the pros and con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相似,都强调了在决策过程中的全面考虑。
权衡轻重 是一个在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帮助我们理性地分析问题,还促使我们做出更为合理和周到的选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组可以提高我们的沟通效率和决策质量。
为之权衡以称之。
~,斟酌古今,和而能壮,丽而能典,焕乎若五色之成章,纷乎若八音之繁会。
1.
【权】
(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 、 《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权,黄英。 、 《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2.
【衡】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引证】
《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秋而载尝,夏而福衡。 、 《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衡,牛触,横大木其角。
3.
【轻】
(形声。本义:车名)。
轻车。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轻本车名,故字从车。引申为凡轻重之轻。”-轻,轻车也。 、 《周礼·车仆》-轻车之萃。谓驰敌致师之车也。 、 《战国策·齐策》-使轻车锐骑冲雍门。
4.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