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2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26:08
“渊渟泽汇”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综合来看,“渊渟泽汇”字面意思是深水静止、水流汇聚,比喻事物聚集、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深厚的底蕴或丰富的资源。
在文学作品中,“渊渟泽汇”常用来形容知识的广博、文化的深厚或人才的聚集。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文化研究等,它可能会被用来描述学术资源的丰富或研究成果的积累。
同义词“博大精深”强调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渊渟泽汇”更侧重于知识的积累和聚集。反义词则强调知识的浅*和不足。
“渊渟泽汇”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每个字都有其古代汉语的用法和含义。在古代文献中,这些字常用来形容水的状态,后来逐渐引申为形容知识、人才等的积累和聚集。
在传统文化中,水常被用来比喻知识和智慧,因为水具有流动、汇聚的特性。因此,“渊渟泽汇”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常用来赞美学者的学识和智慧。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深邃的感觉,让人联想到知识的海洋和智慧的源泉。它激发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智慧的追求。
在教育领域,我曾遇到一位教授,他的学识广博,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我常常用“渊渟泽汇”来形容他的学术成就和对学生的贡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渊渟泽汇,智慧之海, 学识汇聚,心灵之光。”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深邃的海洋或宁静的湖泊,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水流的声音,这些都能增强“渊渟泽汇”这个成语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reservoir of knowledge”或“a wellspring of wisdom”,都强调知识的积累和源泉。
“渊渟泽汇”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形容知识的广博和深厚,也象征着智慧的源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深度。
汉兴,董贾诸人,渐趋醇朴,一代文章,垂复古始,淮南又群集浮华,纲罗淫僻,渊渟泽汇,萃为此编。
1.
【渊】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渊,回水也。 、 《管子·度地》-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 、 《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 、 《易·乾》-或跃在渊。
【组词】
渊环、 渊洑
2.
【渟】
水积聚不流。
【引证】
《广雅·释诂三》-渟,止也。 、 《文选·马融·长笛赋》-渟涔障溃。
【组词】
渟洄、 渟洿、 渟涵
深 。
【组词】
渟泓
3.
【泽】
(形声。从水。睪(yì)声。本义::光泽,润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泽,光润也。 、 《礼记·曲礼》-共饭不泽手。 、 《礼记·少仪》-泽剑首。 、 《考工记·慌氏》-实诸泽器。 、 《荀子·礼论》-顺非而泽。 、 《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 、 《素问·经络论》-热多则淖泽。 、 《素问·玉机真藏论》-色沃不泽。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色泽莹润。 、 宋·沈括《梦溪笔谈》-根色鲜泽。 、 王安石《太古》-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
【组词】
泽雨、 泽器、 色泽
4.
【汇】
(形声。从匚(fāng),筐子,淮声。本义:盛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谓有器名汇也。”-汇,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