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7:56
悲哀:指一种深沉的、令人感到悲伤和痛苦的情感状态。它通常与失去、失败、不幸或失望等负面经历相关联。
“悲哀”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思与现代用法相近。在古代文学中,如《诗经》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悲哀”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哀而不伤”相联系,强调在悲伤中保持一定的节制和尊严。在社会背景中,悲哀可能与集体记忆、历史或个人经历紧密相关。
“悲哀”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压抑的。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阴雨天、孤独的背影或凋零的花朵,这些图像都与悲哀的情感相呼应。
个人经历中,悲哀可能与亲人的离世、失恋或重大失败等**相关。这些经历可能成为个人成长和反思的重要契机。
在诗歌中,“悲哀”可以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如:
悲哀如夜幕降临, 无声地覆盖了我的心。 星光不再闪烁, 只留下无尽的黑暗。
在英语中,“sorrow”和“grief”可以对应“悲哀”,但“sorrow”更偏向于内心的悲伤,而“grief”则更强调因失去而产生的悲痛。
“悲哀”是一个深刻且多维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情感状态,还与文化、历史和个人经历紧密相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悲哀”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1.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悲,痛也。 、 《广雅》-悲,伤也。 、 《诗·小雅·鼓钟》-忧心且悲。 、 《诗·召南·草虫》-我心伤悲。 、 《素问·宣明五气篇》-并于肺则悲。 、 《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至于悲谷。 、 晋·干宝《搜神记》-何哭之甚悲也。 、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组词】
悲怆、 悲怨、 悲惋、 悲吟、 悲忧、 悲郁、 悲涕、 悲哭、 悲怒、 悲疚、 悲戚、 悲恻
2.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