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2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22:05
不宜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不适合、不恰当或不适宜。它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行为、活动或情况在特定条件下不合适或不恰当。
“不宜”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基本结构和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保持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论语》中已有使用,表示不适当或不合适。
在**文化中,“不宜”常与礼仪、规范和传统观念相关联。例如,在传统节日或重要场合,某些行为被认为“不宜”,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不宜”一词常带有一种警示或否定的情感色彩,使人联想到需要避免的行为或情况。它提醒人们在特定环境下应保持谨慎和自制。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不宜”来婉转地拒绝朋友的邀请,例如在身体不适时,我会说“今晚我身体不适,不宜外出”,以表达我的歉意和不便。
诗歌: 不宜的风,不宜的雨, 不宜的夜,不宜的你。 不宜的梦,不宜的醒, 不宜的情,不宜的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阴沉的天气,人们匆匆赶路,暗示“不宜外出”的情境。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雨声或风声,营造一种不宜外出的氛围。
在英语中,“不宜”可以对应为“inappropriate”或“unsuitable”。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但在具体用法和语境上可能有所差异。
“不宜”是一个在汉语中非常实用的词汇,它不仅用于描述具体的行为或情况,还涉及到文化、社会和情感等多个层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不宜”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意图和情感。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宜】
(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宜,所安也。 、 《尔雅》-宜,事也。 、 《苍颉篇》-宜得其所也。 、 《诗·小雅·裳裳者华》-君子宜之。 、 《诗·周南·桃夭》-宜其室家。 、 《吕氏春秋·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矣,是适宜的了,是应该的了。)
【组词】
宜子、 宜民、 宜时、 宜春
煮熟可吃的肉。
【引证】
《诗·郑风》-弋言加之,与子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