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3:11
“中统局”是国民党在1928年至1949年间设立的一个情报和安全机构,全称为“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它的主要职能包括情报收集、反活动、政治审查和**反对派。
在文学作品中,“中统局”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充满阴谋和权力斗争的环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任何类似的秘密或不透明的组织。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历史和政治学中,“中统局”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于分析国民党的统治策略和手段。
“中统局”源自**国民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组织结构需求。随着国民党政权的衰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个机构也随之消失。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主要用于历史研究和教育。
在**大陆,“中统局”通常与国民党的不光彩历史联系在一起,被视为压迫和专制的象征。在台湾,这个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但同样与过去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游戏相关。
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中统局”可能唤起恐惧和不安的情感。对于年轻一代,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与历史教育和学术研究相关。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家族成员或朋友提及与中统局相关的往事,这些故事往往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在创作中,可以将“中统局”作为一个神秘的背景设定,用于构建悬疑或历史小说,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老照片中的特工形象,或是电影中描绘的阴暗办公室。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或是老式打字机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情报机构,如苏联的KGB或美国的CIA,它们在各自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中统局”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承载着特定的历史信息,也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统】
(形声。从糸(mì),充声。本义:丝的头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统,纪也。 、 《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
【组词】
统绪
3.
【局】
(会意。从口,从尺。“尺”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本义:局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局,促也。 、 《诗·小雅·正月》-不敢不局。 、 潘民《乘舆箴》-意局而辞野。
【组词】
局守、 局定、 局囿、 局滞、 局蹐、 局脊、 局数、 局趣、 局局蹐蹐、 局促乡里
1. 【中统和军统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