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3:35
摇舌: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说话时舌头不稳,发音不清,或者形容人说话轻浮、不负责任,甚至带有欺骗性质。字面意思是指舌头摇动,引申为说话不实或不稳重。
“摇舌”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字面意思即为舌头摇动,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引申为形容说话不实或不稳重。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并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是非常重要的美德。因此,“摇舌”这个词汇带有明显的负面色彩,常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诚实、不可靠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说话不靠谱、不可信的人。在表达时,我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个词汇,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经常说话不靠谱,承诺的事情总是做不到。我们私下里会说他“摇舌”,提醒彼此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摇舌”:
在这摇舌的世界里,
真言如晨露般稀少。
愿你我言而有信,
不随风摇舌,不失真。
在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说话时舌头不稳,发音不清的样子。在听觉上,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那些含糊不清、不可信的言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lk through one's hat”或者“speak without thinking”,都是形容说话不实或不经思考。
通过对“摇舌”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以及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要诚实守信,避免说话不实。
1.
【摇】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摇,动也。 、 《尔雅》-摇,作也。 、 《管子·心术》-摇者不定。 、 《庄子·则阳》-复命摇作。 、 《考工记·矢人》-夹而摇之。 、 《古诗十九首》-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蒙络摇缀。 、 柳宗元《断刑论》-痒不得搔,痹不得摇。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摇头而歌。 、 清·姚鼐《登泰山记》-动摇承之。
【组词】
摇旗打鼓、 摇铃打鼓、 摇颭、 摇风、 摇摆气势、 摇席破座、 摇唇鼓舌
2.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