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3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34:11
“忧形于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忧愁的情绪表现在脸上。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因为内心的忧虑或烦恼,而无法掩饰自己的情绪,使得忧愁的表情显露在外。
在文学作品中,“忧形于色”常用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状态,增强情感的表达。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某人看起来很忧愁的样子。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交往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人的非言语沟通。
“忧形于色”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情感表达的细腻观察和描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强调内敛和含蓄,因此“忧形于色”这样的成语反映了对于情感控制的一种期待。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直接的情感表达也被认为是真诚和自然的表现。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而显得忧郁的人。它提醒我,有时候人们的表情比言语更能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因为家庭问题而忧形于色。我通过倾听和支持,帮助他缓解了部分压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忧形于色,心事重重,唯有月光知晓。”
看到“忧形于色”,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孤独人物在月光下忧郁表情的画作,或者是一首旋律悲伤的音乐作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ok troubled”或“wear a worried express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是相似的。
“忧形于色”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词汇,也让我更加关注人们的非言语沟通。在理解和同情他人时,这个成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
每谈及世变,辄~,卒抑郁以终。
1.
【忧】
(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忧,愁也。 、 《玉篇》-忧,愁也。 、 《淮南子·原道》-忧悲者德之失也。 、 《易·丰》-勿忧。 、 《易·说卦》-坎为加忧。 、 《诗·小雅·小弁》-我心忧伤。 、 《诗·召南·草虫》-忧心忡忡。 、 《世说新语·自新》-何忧令名不彰。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忧谗畏讥。 、
【组词】
忧忿滞中、 忧蹙、 忧愠、 忧忆、 忧心如捣、 忧邑、 忧畏、 忧世、 忧怀、 忧怯、 忧天、 忧公忘私、 忧鱼
居丧 。多指居父母丧。
【引证】
《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
【组词】
忧居、 忧服、 忧纪、 忧棘、 忧毁、 忧艰
2.
【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形,象形也。 、 《庄子·天地》-物成生理谓之形。 、 《易·屯》-雷雨之动满形。 、 《礼记·乐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 《孟子》-形色天性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形者,生之具也。 、 《列子·说符》-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聊斋志异·促织》-形若土狗。 、 明·魏学洢《核舟记》-因势象形。
【组词】
形物、 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形体,实体。
【引证】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可以隐形。 、 唐·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山岳潜形。 、 蔡元培《图画》-钩勒形廓。
【组词】
形寂、 形响、 形解、 有形;无形;整形;形生、 形性、 形训
3.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4.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