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1:11
“三顾”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历史故事“三顾茅庐”,讲述的是三国时期刘备三次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求他出山辅佐的故事。字面意思是指三次拜访,基本含义是指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多次诚恳地请求或拜访某人。
“三顾”直接来源于“三顾茅庐”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文化中非常著名,因此这个词汇也被广泛使用并传承至今。
在**文化中,“三顾”象征着坚持和诚意,是评价一个人品格和行为的重要标准。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诚”和“信”的价值观。
“三顾”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感动,因为它代表了不懈的努力和真诚的追求。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值得推崇。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为了一个项目三顾一位专家,最终得到了他的帮助,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三顾”精神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三顾”:
春风又绿江南岸,
我心三顾君门前。
不为名利只为情,
愿得君心共长天。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风雪中三次拜访一座茅屋,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琴声,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坚持和诚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三次尝试”或“多次请求”,但没有像“三顾”这样具有特定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的词汇。
“三顾”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描述,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教会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坚持不懈,用真诚去打动他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传递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顾】
(形声。从页(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顾,环视也。 、 《史记·项羽本纪》-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 《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 、 《诗·小雅·大东》-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 《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 《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 、 《世说新语·方正》-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战国策·燕策》-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组词】
顾瞻、 顾盼生辉、 顾返、 顾笑、 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