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4:54
房檐:指房屋顶部向外伸出的部分,用于遮挡雨水,保护墙体不受雨水侵蚀。它通常由瓦片、木板或其他材料构成,是传统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元素。
房檐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房”和“檐”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檐”字已有遮蔽、遮挡的含义,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房檐的形式和功能也不断演变。
在**传统文化中,房檐不仅是实用的建筑元素,也承载着审美和象征意义。例如,四合院的房檐设计讲究对称和和谐,反映了传统社会的秩序和美学观念。
房檐常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暖和安全感。在雨天,房檐下的避雨场景常带给人温馨和宁静的感觉。
在童年记忆中,房檐下是避雨和玩耍的好地方。每当雨天,家人和朋友会聚在房檐下,分享故事和笑声。
诗歌: 房檐下,雨声细碎, 回忆如丝,缠绕心扉。 岁月静好,时光不老, 在这檐下,我们共度风雨。
在不同文化中,房檐的设计和功能有所不同。例如,日本的屋檐(軒)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而西方建筑中的檐口(eaves)则更多考虑排水和保护墙体。
房檐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建筑学的知识,也蕴含了文化和情感的丰富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1.
【房】
(形声。从户,方声。上古边室皆用单扇门(即“户”),庙门大门才用双扇门,故“房”从“户”。本义:正室左右的住室)。
古代堂中间叫正室,两旁的叫房。
【引证】
《说文》-房,室在傍者也。 、 《六书故》。段曰:“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桂馥曰:“古者宫室之制,前堂后室。前堂之两头有夹室,后室之两旁有东西房。”-房,室旁夹室也。 、 《仪礼·乡食礼》-记宰夫宴出自东房。 、 《书·顾命》-在东房。 、 《左传·宣公十七年》-郤子登,妇人笑于房。
【组词】
厢房、 房植、 房奥
2.
【檐】
(形声。从木,詹(zhān)声。本义:屋檐)。
同本义。
【引证】
《礼记·明堂位》。注:“重檐,重承壁材也。”-复庙重檐。 、 晋·陶潜《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唐·杜牧《阿房宫赋》-檐牙高啄(檐牙:屋顶伸出的边沿。高啄:像鸟向高处啄食一样)。
【组词】
檐石、 檐宇、 檐花、 檐板、 檐阴、 檐梁、 檐帷、 檐楣、 檐马、 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