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5:1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5:18:42
词汇“啬年”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啬”通常指吝啬、节省,而“年”则指时间单位,即一年。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啬年”可能指的是一个节约、节省的年份,或者是一个资源匮乏、经济不景气的年份。
由于“啬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艰难的时期,或者是一个需要人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的年份。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因为它不够通俗易懂。
由于“啬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某个地区或方言中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可能会用“啬年”来形容一个经济困难、资源匮乏的时期。这种描述可能反映了人们对节约和共享资源的重视。
“啬年”可能让人联想到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可能激发人们的团结和互助精神。它可能让人感到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促使人们更加珍惜资源,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由于“啬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具体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啬年”来表达一种节约和珍惜的主题:
在啬年的风中,
我们紧握每一粒沙,
珍惜每一滴水,
共同守护这片土地。
由于“啬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如果要用图片或音乐来表达,可能会选择一些描绘节约、困难时期的图像或音乐,如干旱的土地、节约用水的场景等。
由于“啬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不详。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形容经济困难或资源匮乏的年份。
“啬年”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和理解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尽管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可以用来表达节约和珍惜资源的主题,激发人们的团结和互助精神。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啬】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粮食收入谷仓形。小篆从来回,“来”是小麦,“回”(lǐng)是仓库。本义:收获谷物)。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嗇)此字本训当为收谷,即穑之古文也。转注为爱濇之义,或借为濇。 、 《礼记·郊特牲》-腊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 、 《仪礼·觐礼》-啬夫承命。 、 《仪礼·夏小正》。按,重农事也。-王狩,啬人不从。 、 《仪礼·特牲礼》。注:“啬者,农力之成功。”-主人出,写啬于房。 、 《礼记·郊特牲礼》。疏:“种曰稼,敛曰啬。”-主先啬而祭司啬也。 、 《史记·殷本纪》-舍我啬事。 、 《仪礼·少牢礼》。注:“收敛曰啬。”-啬黍。 、 《汉书·成帝纪》-服田力啬。
【组词】
啬事、 啬夫、 啬黍
2.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