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0:32
推枯折腐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推倒枯木,折断腐朽的枝条”。这个成语比喻轻而易举地处理或解决那些看似困难但实际上非常脆弱或无用的事物。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自然界中处理枯木和腐朽枝条的描述。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尤其是在面对看似强大但实际上脆弱的对手时。它也反映了人对于“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力量和智慧的感觉,联想到的是一个有能力、有策略的人轻松解决问题。它激发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智慧。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看似复杂但实际处理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例如,在项目管理中,有时一些看似棘手的问题,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可以轻松解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推枯折腐显英豪,
智慧如刀斩乱麻。
世间难题皆小菜,
一挥手间尽开花。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个英雄人物在森林中轻松推倒枯木,折断腐枝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木材断裂的声音,或者是旁观者的赞叹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piece of cake”或“child's play”,都用来形容某事非常容易。
推枯折腐 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丰富了表达,也在文化和哲学上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寻找其本质,用智慧和策略去解决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1.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
2.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3.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4.
【腐】
(形声。从肉,府声。本义:腐烂变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腐,烂也。 、 《广雅》-腐,败也。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人死,五藏腐朽。 、 《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 、 《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组词】
腐散、 腐坏、 腐秽、 腐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