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3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38:27
词汇“吴下”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含义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吴下”字面意思指的是古代**吴地(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的下游地区。在历史上,吴地是春秋时期吴国的所在地,因此“吴下”也常用来泛指吴地的文化、风俗或人物。
“吴下”一词源于古代对吴地的地理划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文化和社会层面。
在**的文化传统中,吴地以其独特的水乡文化、园林艺术和美食闻名。因此,“吴下”也常被用来象征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提到“吴下”,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以及那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旅游目的地或历史文化时提到“吴下”,比如推荐朋友去吴下地区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这样写:“吴下春水绿如蓝,柳岸风轻花自闲。”
想象一幅画,画中是吴下的水乡景色,小桥流水,古朴的民居,配上轻柔的江南丝竹音乐,这样的组合能很好地传达“吴下”的意境。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吴下”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描述特定地区的文化特色来表达。
通过对“吴下”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的文化知识和语言表达的深度。
1.
【吴】
(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引证】
《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