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4:05
词汇“甸农”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
“甸农”由两个字组成:“甸”和“农”。
结合起来,“甸农”可能指的是在郊外或田野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由于“甸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绘田园风光或农民的生活状态。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被使用。
“甸”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田野、郊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甸”在古代文献中也有行政区划的含义。而“农”字则一直与农业生产相关联。
在**传统文化中,农民是社会的基础,而“甸农”这样的词汇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用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提到“甸农”,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的田园风光、勤劳的农民形象,以及传统农业社会的和谐与纯朴。
由于“甸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但在讨论古代文学或农业历史时,可能会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甸农”来描绘一幅田园诗意的画面:
晨曦微露,甸农荷锄,
田间地头,绿意盎然。
提到“甸农”,可能会联想到广阔的田野、农民劳作的身影,以及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风声和流水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甸农”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农民和田园生活的词汇,如英语中的“peasant”和“countryside”。
“甸农”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的农业社会和文化传统。在现代语境中,虽然可能不常用,但它仍然是语言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1.
【甸】
(会意。从田,包省声,田亦声。本义:王田)。
古时都城的郭外称郊,郊外称甸。
【引证】
《说文》。段注:“甸,王田也。”-甸,天子五百里地。 、 《书·禹贡》。注:“为天子服治田也。”-五百里甸服。 、 《礼制·王制》-千里之内曰甸。 、 《周礼·夏官·职方式》。注:“甸,田也。治田入谷也。”-甸服。
【组词】
甸地;甸邑;甸服、 甸畿
2.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