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1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17:05
男高音是指在声乐中,男性歌唱家的一种声音分类,其音域通常较高,介于C3到A4之间,有时甚至可以扩展到B4或C5。男高音的声音特点是明亮、清晰,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常用于歌剧、**音乐和艺术歌曲中。
在文学中,男高音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声音特征,或者作为一种比喻,如“他的声音像男高音一样高亢”。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男高音”来形容某人的声音高亢或尖锐。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和声乐学,男高音是一个精确的术语,用于分类和描述男性的歌唱声音。
同义词:高音男声、男声高音 反义词:男低音(Bass)、男中音(Baritone)
“男高音”一词源自意大利语“tenore”,意为“持有”或“保持”,在音乐中指的是保持旋律线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用来特指那些能够唱出高音域的男性歌唱家。
在西方音乐传统中,男高音常常与英雄角色或浪漫角色相关联,如威尔第的《茶花女》中的阿尔弗雷多。在社会文化中,男高音的声音往往被视为具有魅力和权威。
男高音的声音往往给人以激情、力量和优雅的联想。它能够激发听众的情感,传递强烈的情感表达。
在音乐会中,我曾听到一位著名男高音的演唱,他的声音如此震撼,以至于我至今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男高音”: “他的声音,如夜空中最亮的星, 男高音的旋律,穿越了岁月的长河。”
想象一位穿着燕尾服的男高音站在歌剧院的舞台上,灯光聚焦在他身上,他的声音如同金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剧场。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男高音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和功能是相似的。例如,在德语中,男高音被称为“Tenor”。
通过对“男高音”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音乐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声乐分类的一个术语,也是艺术表达和情感传递的重要工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专业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并提升我的文化素养。
1.
【男】
(会意。从田,从力。表示用力(一说指耒)在田间耕作。本义:男人,与“女”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男,丈夫也。从男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 、 《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 、 《诗·大雅·思齐》-则百斯男。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组词】
男事、 男夫、 男圻、 男教、 男德、 男权
2.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 《易·说卦》传-巽为高。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 《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 高丘、 高坛、 高燥
3.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